荷兰工商局发布与中国开展商业合作指南

荷兰资讯 | 2025-07-11

荷兰工商局(KVK)近日更新了《与中国经商指南》,为荷兰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建议和信息。指南指出,中国是荷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2024年荷兰企业从中国进口商品总值超过530亿欧元,而对华出口额超过300亿欧元,主要包括食品、专用机械和家用电器。荷兰作为中国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这份指南对促进荷中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介绍了中荷贸易的基本格局:荷兰企业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通信设备、电器产品、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与此同时,中国对荷兰开放的食品和专业机械市场也吸引了大量荷兰出口商。文章指出,中国经济以制造业和投资驱动,但在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数字支付等领域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近年来,国内生产过剩和消费增长放缓并存,但中国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竞争激烈。

KVK认为,能源、海事和农业食品等领域蕴含着巨大机遇。荷兰在这些领域拥有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创新能力,可通过提供中国亟需而又无法自给的产品或服务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文章还指出,中国政府正大力投资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并推动港口可持续发展。

为帮助荷兰企业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指南建议积极参加当地贸易展览和官方贸易代表团,借助中国企业的协助拓展网络。在选择供应商或买家时,KVK提醒企业通过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香港公司注册处核查合作伙伴的注册信息,并可向驻外使领馆申请背景调查。同时,荷兰企业应定期更新自身商业注册信息,以展示诚信。

在商业文化方面,指南强调,与中国企业合作需要投入时间建立关系。中国商界更重视人脉信任而非书面合同,商务洽谈往往在共进晚餐或喝茶过程中进行。由于语言差异,荷兰企业应携带翻译,并使用微信等在华流行的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付款方面,交易以人民币结算,中国企业需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汇兑许可,因此跨境支付时间较长。预付款和信用证是常见的支付方式,且中国公司通常不愿赊销。

指南提醒企业务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运输责任并采用国际贸易术语,以规避风险。出口中国的货物需要发票、运输单据和装箱单,有时还需额外的出口文件。产品必须符合中国标准并持有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和商品编码。食品出口企业必须在中国备案,包装上需打印注册编号,遵守中文标签规定。在进口方面,荷兰企业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中约有三分之二未经加工即转运至其他欧洲国家。

在运输和签证政策方面,KVK建议企业选择熟悉中国海关手续的专业物流服务商,通过海运、铁路或空运将货物进出口,合同中需明确运输条款。赴华提供服务需要中国合作伙伴出具邀请函并申请工作签证,如携带工具可使用ATA单证册以免支付关税。此外,荷兰企业还可使用荷兰税务部门的海外服务工具了解增值税规定。

 

背景信息

荷兰与中国自建交以来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荷兰不仅是欧盟第二大对华投资来源国,也是中国商品通往欧洲的枢纽。近年来,中欧关系在绿色经济、数字化和高科技领域不断深化。面对全球贸易摩擦和复杂地缘政治环境,荷兰政府和企业界重视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并积极开拓东方市场。本指南由荷兰工商局发布,旨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规定、文化差异和市场机遇,进一步推动荷中互利合作。

 

结语

KVK的《与中国经商指南》为荷兰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实务建议,涵盖贸易统计、潜在行业、合作渠道、文化习惯和合规要求等多方面内容。全荷兰中资企业协会(ACIEN)鼓励会员企业认真阅读并参考该指南,充分利用荷兰与中国的互补优势,遵守相关法规,积极参与能源、农业食品和海事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荷中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本稿件参考自《荷兰工商局》公开报道,原文链接:https://www.kvk.nl/en/international/doing-business-with-china/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交流之用,部分内容摘编自公开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方及时处理。